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

來去美濃,泡完湯再到白河走走

2009年元旦有四天的連假,預料到會有很多人安排出遊,為了避開車潮,遂計畫元旦當天打包行李,早早睡覺,2日凌晨3:30上路,一路直奔台南安平,以單車帶小孩遊歷安平的歷史景點。
時間夠早,加上收費站都暫停收費,我們7:00就抵達安平,早餐就找了有名的「周氏蝦捲」用餐。
用完餐第一站先晃到「安平古堡」,還沒開放,周邊繞一圈之後,再到「德記洋行」,先去看「安平樹屋」。
「安平樹屋」聽說是這幾年列入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的整體規劃才整修完成,緊鄰三級古蹟「德記洋行」,兩者一併營運,購買門票可參觀二處景點。

所謂樹屋,並不是像「湯姆歷險記」裡湯姆與哈克那種搭建在樹上的房子。安平樹屋原本為是英商德記洋行的倉庫,日治時期則是「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」出張所倉庫,戰後由台鹽接收。但因荒廢多年,百年老榕在倉庫屋頂上盤根,氣根自然而然自損壞的屋頂上垂下攀附生長,形成「樹屋」的特殊景觀。




樹屋整建後仍保留原始的空間感,走上樹屋內部搭設的棧道,把地平線提高,讓人看樹、看屋、看天空的視野都大不同。
「德記洋行」外觀。德記洋行為1867年的建築,屬三級古蹟,現已改名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,二樓有不少蠟像展覽,由於樓上禁止攝影,所以我就沒多拍了。



離開「德記洋行」,接著轉往「林默娘公園」,再彎到「億載金城」。
這次的行程有一半是跟著兒子的課本教材上規劃的,為了讓兒子親自體會「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」,才會這樣安排,另外一半原因是,08年10月份的旅展,舅子買了不老溫泉的泡湯券,因此把不老溫泉當作晚上的休息點來規劃周邊行程。
底下來到「全台首學」--台南孔廟。
東門外對面的「泮宮坊」,建於乾隆四十二年(西元一七七七年)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,目的是為要進孔廟之前,須先經泮宮坊而進入大成坊,再進入廟堂。但日據時代因開闢了南門路從泮宮坊和大成坊中間通過,使泮宮坊和孔廟大成坊相隔開來,也就失去了當初建造時的用意。泮宮坊與廟裡的明倫堂均為古時學校名稱,參觀孔子廟,應先進入泮宮坊大門,設置的意義是欲了解孔子之道,必先入學校讀書方能理解孔子所崇尚提倡之道。

現在「泮宮坊」這裡是個頗有特色的徒步商圈,充滿濃濃的藝術氣息。
因為具有很多歷史性的點,故規劃為「府中街歷史性街道」。

古時的「生員」必須先在這邊的學校讀書,然後通過對面的「全台首學」-大成坊到「明倫堂」聽取講學。

下午,經東西向快速道路來到美濃,這個南台灣的客家小鎮仍保有許多古早時期的風貌,我們的午餐就在此享用了古早味的客家粄條,並且騎上單車環鎮兜遊。
美濃橋,這座舊橋建於昭和四年(西元l929),當時日人鑑於美濃庄和南方諸庄的往來,均要靠南柵門的筏渡甚為不便,故在全庄中心位置建造此橋,橫跨美濃溪以連貫柚仔林庄,而後闢建中正路貫穿中庄,銜接南北,延伸至中庄,由中山路通往旗山。
這座美濃橋,因為橋面老舊,所以轎車是禁止通行的,在橋兩端的正中央,各立了一座石鎮,上面的雕刻頗為有趣,是猴子的造型。

東門樓位於美濃鎮永安路底,建於清朝乾隆20年(西元1755年),是為防範外人和野獸入侵所設的眾多隘門之一,250多年來,歷經砲擊和重建,依然巍峨挺立,靜默的見證美濃的發展歷史,為目前全台無城牆聚落中最大的城門樓,也是美濃鎮最具歷史價值的古蹟之一。

我們此行陣容浩大!
在美濃鎮永安街與老街交叉處有一古井,是早期先民開庄時,提供給庄民飲水及洗滌的一口公井。如今在不顯眼的老街角,被人們用鐵欄杆圈護著,往裡一看還能瞧見晴空映照在清澈的古井中。



抵達不老溫泉時天色已晚,簡單用過晚餐,回房整理就全家去泡湯了。第二天一早起床才開始拍照。
這是我們住的木屋,四人房。
另外一邊是舅子們住的木屋,小朋友到哪都要騎單車,即使只有相隔三十公尺。
山土匪揹著單車架。
前面側照英姿,山土匪真是越看越耐看。
泡湯池在晚上10:30會清洗,直到隔天早上7:00才又再度放水,從外邊看去一片熱氣蒸騰。
泡湯設施在中上水準。

四人房的木屋區。
二人房木屋區。
整個園區是一片山坡地,較上層的區域。
對了,我們住的這家叫做「檳園」,依照解說,由於山莊內遍植檳榔樹,時時傳來陣陣檳榔花香,故而名之。民國八十年開始營業至今。
原木屋,二人房。
山莊提供的「簡單」早餐。

泡湯區的門匾。


收拾了行李,出發,繼續第二天的行程。
第一站,甲仙芋冰城,買了些芋頭產品、芋泥果、芋冰,還帶了些小芋頭。
抵達白河時,已經近午,小朋友在車上睡得東倒西歪。
白河自行車道主要以蓮園為規劃中心,我們從竹門社區出發,第一站抵達蓮花資訊館,因為非蓮花季沒有開館。第二站來到蓮花公園,只看到乾涸的蓮田。
在往百年土地公廟途中經過這裡,大夥兒紛紛聞香下馬,探頭探腦的瞧,究竟是什麼呢?
把一大盆的咚咚倒進研磨機。
原來是磨「米麩」,很多五年級生小時候的回憶,對吧?
土地公廟拍照不方便,就跳過了。途經一家有特色的蓮花餐廳,因為並非蓮花季沒有營業,也跳過,直接來到這裡「四十九叢」。
為何稱為「四十九叢」?相傳清雍正三年﹝1725年﹞,賴姓祖先自大陸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線移墾來此,並再此地栽種了五十棵芒果樹,可是不知何故,總是枯死一棵,不管如何補種,只能存活四十九棵,久而久之,人們就稱此地為四十九叢。
蓮田+曲橋
往「林初埤」的路上,有一段路令人騎來十分愜意。
路旁偶有遍植油菜花的農田,我就在大家的驚呼聲中,下馬拍照去了。
小姐妹花。
採花的兩兄弟。
兩組拍照的人兒。
「林初埤」是白河鎮蓮花種植起源地之一,示範休閒農業區利用現存之水塘及沙丘自然地景,結合周邊大面積農地和本區域之聚落結合,以休閒農業、城鄉風貌營造,來塑造本地的蓮花背景特色景觀,現在環湖單車道已施設完成,並且與白河鎮現有單車道結合串連。環畔設立休憩平台,讓玩賞的人們可停下腳步,在大樹下休息,欣賞湖旁景色。這個景點不僅適合賞蓮,更有豐富鳥類生態。
最後在玉豐單車綠廊旁有座「蓮花詩路」,是當地的「白荷陶坊」結合周遭學校師生共同創作的藝術空間,鋪展著一塊塊蓮花、荷葉造型的灰陶板,上面刊載由白河全鎮十二所國小師生共同創作的詩文,歌頌白河蓮鄉的蓮荷之美與爛漫風光,成為白河最有文學氛圍的優雅境地。

我們2009新春踩風行就在這裡劃下圓滿的句點了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