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

自地自建的規劃構想#03

 漏水的問題


    常見的學校教室大樓,如果沒有作斜屋頂設計,以台灣地區多雨潮濕的氣候來說,一定要再加做「防水工程」,不然一定會漏水,因為RC灌漿使用的混凝土,其實是多孔隙的材質,毛細孔很多,要先上防水塗料,把毛細孔都堵起來,第二層再上彈性水泥或者防水毯,這是要預防地震搖晃時使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,最後再上保護層,以防天候或外力的破壞。之後還要定期檢視維護,說起來真的是蠻「永續」的工作。

    平屋頂是如此,斜屋頂大部分是採用文化瓦,這種工法就要特別注意廠商使用的「掛瓦條」,材質必須是「鋁」或者是「電木」,千萬不能用木條。因為木質會吸收水氣,久而久之會腐朽,後果嚴重的就是整片的瓦片大批墜落,輕微的則是瓦片因移位產生間隙,進而漏水。

    灌漿牆,一般沒有在外牆施作防水,國外(歐洲)大都是粉刷油漆,填塞毛細孔,但是每隔幾年就要重刷,台灣人不愛,愛的是一勞永逸,才會有外牆貼壁磚、板岩等等的設計,但近幾年頻頻在新聞媒體看到「xx大樓下磁磚雨」的報導,然而沒有磁磚掉落的問題,就不會漏水嗎?非也,磁磚貼完之後,要用填縫劑把磁磚間隙填起來,填縫劑在室內可以維持很久,在戶外受紫外線長時間的破壞,久了會變得校海綿一樣,把水吸進縫裡面,如果剛好那片牆體的混凝土有「蜂窩」或者因為地震搖過出現細微裂縫,就會滲水。


    上圖是我之前住的透天社區街景圖,幾乎每一戶都有加強防水的需求,因為當初建商使用義大利進口的岩磚,為了增添豪華感,採用勾縫工法,這種工法的縫隙更大,更易「含水」。只要雨水伴隨西南風、東北風打在牆面上,一天的連續降雨,室內牆壁就會「濕濕的」。


    最後,外牆如果沒有清潔、刷洗,縫隙中就會卡灰塵,加上潮濕,就會滋生黴菌,久了都會變成黑黑的,望之極醜。

    所以我的自地自建規劃,在這一關也排除了鋼筋混凝土。

    ~下一集,我們來談談建物的重量!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