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變速套件附一個專用的充電器,除了為電池充電以外,搭配 Shimano E-Tube 軟體,還可以做系統檢測以及調整、韌體更新等,網路上甚少看到針對這套軟體分享的文章,所以我自己把實際操作的經驗寫下來做個記錄。
首先是軟體來源,點這裡去官網
有PC版跟 iPad版
將SM-BCR2連結到接線盒A,另一端用USB線接到PC上,啟動軟體
下面這就是SM-BCR2,線材末端的端子要接上電子變速的接線盒A
SM-BCR2連接USB線
接線盒的端子孔蓋
從孔蓋的下方撥開蓋子
接上接線盒A
都接好就是這樣,最後把USB線插上PC
第一次啟動E-Tube軟體,就出現SM-BCR2需要更新固件(韌體)
更新中
更新完畢
關閉軟體之後再重新啟動
確認連線中
連線完成,整個系統的各個部件也都偵測出來
畫面捲到下半部
現在得知座管電池也有新韌體可以更新
看一下版本差異
更新韌體中
更新完畢
進入「定製」功能,先進入「開關設置」
可以設定變把上開關的功能
後變速器調節(微調)設定畫面
多換檔速度設置,按住變速開關時連續換檔的速度調整,這邊有說明可能的後果
原始設定是「正常」速度
調整成「快」試試
除了E-Tube這軟體之外,更多詳細的調整操作說明,也可以在官網上下載說明手冊,點這裡去看看
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
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
人生第一部碳纖公路車開箱
之前買了登山車,GIANT XTC2,換了700C輪組,跟著露營車友騎過不少山路,後來也自己騎較遠的路程,例如楊梅到竹南(約50公里),但是總覺得騎完之後手很酸,而且雖有700C輪組,用了全力踩也一樣被公路車刷卡。在網路上爬了一些文章,主要是分析登山車、公路車差異之類的,結論大概是:公路車比較輕、齒比較高、騎乘姿勢低風阻、踩踏較有效率...
於是乎,先跟舅子借了台灣雲豹車架的公路車騎騎看,在平常騎的楊梅後山試騎,真的感覺踩踏的效率比較好,幾乎身體重量、手臂力量等都可以轉換成踩踏的力量,就起了念頭想要買一輛自己的公路車。
爬文經驗又說公路車不能亂買,必須依照每個人的身材去選擇,不然可能越騎越累或者造成運動傷害,最好做 fitting,把座艙尺寸調到最佳模式。
再者,一些人都建議在許可範圍內直接到頂,不要想說先買入門車,等騎出興趣了再升級。因為入門車脫手價格不會太好,真的想換車反而比一開始直接到頂花得更多。
所以我就從碳纖車開始看,一線大廠的果然都很貴,於是依照爬文建議,台灣的一些小廠也有不錯的車架,就考慮了KREX跟PERFORMER。
實際去車店問車,建議說雖然是小廠,但是也要考慮規模,以後在維修或保固上還是會有差異。所以就把KREX剔除了。在PERFORMER的成車裡面挑選,今年7月才發表的破風車款CURVE ONE正好有一台105等級的在店內,實際看了之後感覺還不錯,回家上網再爬文,真是越看越喜歡,過三天就去車店訂車。
雖然看的是成車,但是爬文也知道電子變速越來越普及,看看別人分享的文章結論都是:用過電子變速之後,就不會想再用機械變速了。啊為了以後不會有升級的念頭,這次就一起砸下去,選擇廠訂的電子變速(Shimano Ultegra Di2),意思就是在工廠組裝的時候就以電子變速套件下去裝。
等了三個禮拜,才終於通知說車已經到了。
ZIPP的龍頭跟車把
前夾器
楔型頭管,做成破風樣式
前變把
後變把
變把內側的電子開關
碳纖前叉,做成特別的後曲角度,據說在吸收碎震上有較好的效果
電子變把經過接線盒A之後,只有這條線往車後走,當然是進車架內走內線
50-34的CT盤
前變
後夾器
座管也是楔型設計,後方做成輪弧狀把後輪包覆起來,減少擾流、風阻
座管的防水、防塵套
因為看其他人的開箱都沒拍防塵套底下,所以補一張
另外一邊,看到後煞的出線處
後變,跟一般的機械變速就沒有太大的差異了
比較明顯的是沒有大曲度彎彎的變速線,而是一條細細的電線
原廠給這樣的輕量快拆,真的很特別,我超愛的
粗粗的五通
龍頭上方
龍頭下方是電子變速的接線盒A,這個盒子只有一個按鈕,可以做變速微調以及顯示電池的電量。
對了!沒看到電池對不對?選用座管式電池,就藏在座管當中了
從屁屁方向拍一張
全車
再來是我選的配件
BRYTON RIDER330的車錶
踏頻器(用了2週後改成車速踏頻器,因為要上滾筒訓練台,靠GPS會沒有車速資料)
從前方看
特寫一下
側面看
平日下班後有空會出去夜騎,車燈不能少,我用之前的ROXIM RS3,雖然也有RX5,但是太大顆,RS3顏色不搭但是大小還可以,新的X4雖然更好,但是用鋰電池的話,半路沒電可是完全沒輒的,RS3用普通3號電池˙,方便補給。
點燈
關掉天花板上的燈,地下室也是一片明亮
最後就是加一個座墊包,車店老闆送的,平時放車燈、小工具。
於是乎,先跟舅子借了台灣雲豹車架的公路車騎騎看,在平常騎的楊梅後山試騎,真的感覺踩踏的效率比較好,幾乎身體重量、手臂力量等都可以轉換成踩踏的力量,就起了念頭想要買一輛自己的公路車。
爬文經驗又說公路車不能亂買,必須依照每個人的身材去選擇,不然可能越騎越累或者造成運動傷害,最好做 fitting,把座艙尺寸調到最佳模式。
再者,一些人都建議在許可範圍內直接到頂,不要想說先買入門車,等騎出興趣了再升級。因為入門車脫手價格不會太好,真的想換車反而比一開始直接到頂花得更多。
所以我就從碳纖車開始看,一線大廠的果然都很貴,於是依照爬文建議,台灣的一些小廠也有不錯的車架,就考慮了KREX跟PERFORMER。
實際去車店問車,建議說雖然是小廠,但是也要考慮規模,以後在維修或保固上還是會有差異。所以就把KREX剔除了。在PERFORMER的成車裡面挑選,今年7月才發表的破風車款CURVE ONE正好有一台105等級的在店內,實際看了之後感覺還不錯,回家上網再爬文,真是越看越喜歡,過三天就去車店訂車。
雖然看的是成車,但是爬文也知道電子變速越來越普及,看看別人分享的文章結論都是:用過電子變速之後,就不會想再用機械變速了。啊為了以後不會有升級的念頭,這次就一起砸下去,選擇廠訂的電子變速(Shimano Ultegra Di2),意思就是在工廠組裝的時候就以電子變速套件下去裝。
等了三個禮拜,才終於通知說車已經到了。
ZIPP的龍頭跟車把
前夾器
楔型頭管,做成破風樣式
前變把
後變把
變把內側的電子開關
碳纖前叉,做成特別的後曲角度,據說在吸收碎震上有較好的效果
電子變把經過接線盒A之後,只有這條線往車後走,當然是進車架內走內線
50-34的CT盤
前變
大大一顆是明顯的電子變速識別特徵
後夾器
座管也是楔型設計,後方做成輪弧狀把後輪包覆起來,減少擾流、風阻
座管的防水、防塵套
因為看其他人的開箱都沒拍防塵套底下,所以補一張
另外一邊,看到後煞的出線處
後變,跟一般的機械變速就沒有太大的差異了
比較明顯的是沒有大曲度彎彎的變速線,而是一條細細的電線
原廠給這樣的輕量快拆,真的很特別,我超愛的
粗粗的五通
龍頭上方
龍頭下方是電子變速的接線盒A,這個盒子只有一個按鈕,可以做變速微調以及顯示電池的電量。
對了!沒看到電池對不對?選用座管式電池,就藏在座管當中了
從屁屁方向拍一張
全車
再來是我選的配件
BRYTON RIDER330的車錶
踏頻器(用了2週後改成車速踏頻器,因為要上滾筒訓練台,靠GPS會沒有車速資料)
從前方看
特寫一下
側面看
平日下班後有空會出去夜騎,車燈不能少,我用之前的ROXIM RS3,雖然也有RX5,但是太大顆,RS3顏色不搭但是大小還可以,新的X4雖然更好,但是用鋰電池的話,半路沒電可是完全沒輒的,RS3用普通3號電池˙,方便補給。
點燈
關掉天花板上的燈,地下室也是一片明亮
最後就是加一個座墊包,車店老闆送的,平時放車燈、小工具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